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地,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受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疫情的全球性影响,教育事业中产生的问题与挑战不断激增,教学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当前背景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结合过去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继往开来,推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全方位革新,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字:语文教学、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引言:
2022年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是在以智能化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以及从2001年开始,第八次课程改革,总结语文教学第二个十年成就与挑战的教学背景下诞生的。这一背景,标志着新标立足于10年来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十年来语文教学发展,对于未来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标准。因此,充分解读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于研究语文教学革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引导教学策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非常有帮助的。
1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解读
2022年四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标准强调了教育实质的两大问题,即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课程的育人功能。[1]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结合我国国情,与党的领导,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要培养高素质创新新人才,培养未来在高精尖行业领军的人才。因此我国教育的本质是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下培养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从2010年到2020年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在教学内容的革新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发展是我们立足于现在,并展望未来,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
语文这一学科,作为文科之首,涉及面广,德育性强。[3]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语文这一学科一直不断发展至今。使得我国语文学科有着即为丰富的学科内容,包括形式多样的诗、词、曲、小说、散文、戏剧等一系列文学载体,这些内容高度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此文,我国的各类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精神。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和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自强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等,这些中华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国人民不断奋斗前进。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前阶段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语文教学就应该更加遵循教育的本质,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应用新型智能化信息设备与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爱国人才而不断奋斗。
总而言之,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求我们对于十年来实际教学中得到的经验进行归纳而总结,并加以改良应用于新的教学活动之中。其次,各个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内容的革新,应继往开来,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同时对于中国革命文化进行着重学习,要求培育出的学生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此外,既要把握过去,也要展望未来。对于新时代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背景也要进行深刻把握,综合考虑后疫情时代下教育的变化,并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来制定教学策略,规划教学方案。……
原文链接:https://www.shangjinxieshou.com/207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